首页 > 分类文章 > 医学
返回 >>

医疗技术创新需跨界“碰撞”

发布日期:2014-01-30收藏

      首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和心血管领域的传统学术会议相比,此次论坛显得十分“另类”:参会的代表既有心血管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有来自产业界的产品开发工程师,甚至还有金融界的风险投资商。大家热议的话题是时下最前沿、尚未在我国获批开展的心血管治疗技术和方法。


  为好点子变成好产品搭台


  “会上满眼都是创新机遇”,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论坛上和与会者分享了他2个月前在以色列参加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的感受。


  据了解,目前心血管领域的新技术大部分出自以色列。在这个仅有800万人口的国度中,与医疗器械创新相关的公司超过了800家。一年一度的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是公司与临床医生、投资商相互寻找合作机会的重要时机。


  反观我国,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医疗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如心血管治疗领域,支架、瓣膜、封堵器等医疗器械均发源于国外,难以满足临床和市场需求。现有技术研发多是企业和投资者的市场行为,临床医生参与甚少。


  “希望此次论坛能够起到‘探路者’的作用,为更多临床医生的‘好点子’变成‘好产品’搭建舞台。”霍勇说。


  “医学理念、工程技术和投资资本是医疗创新的三大要素。以往我们多是与其中一方进行交流,现在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三方对话是非常好的创新机制。”先健科技执行董事赵亦伟说,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促成三方开展实质性合作,“医生带来新想法,企业努力将想法变成产品,投资方则提供资金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与医生当面讨论医疗技术创新,以前都是和创业者谈。”来自投资界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非常看重此次跨界交流。她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对于技术层次较高的产品,拥有一支优秀的科学家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及相应知识产权,是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上游期待临床医生加盟


  在医疗技术创新的设计、研发、临床试验、上市后效果评价环节中,临床医生分别扮演着临床需求的提出者、技术发明者或协助者、临床试验的执行者、使用者的角色。但在我国,大多数医生仅着眼于最后一个环节,少数人参与临床试验,涉及设计和研发的寥寥无几。“事实上,医生最应该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因为医生是真正知道临床最需要什么的人。”霍勇说。


“中国医生更关注临床诊疗,在技术研发上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少医生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完成临床工作,或因临床工作繁重,医生无暇进行技术创新。”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张澍教授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去年的政协提案中提出要支持鼓励民族医疗器械研发与应用。“国家多部门的批复都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现在的关键是医生如何参与其中。”

“临床技术研究是医院的强项,医生应该发挥所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提出,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临床医生更应该在临床技术突破上下功夫。


  “医生掌握一点跨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很重要。”作为我国第一台心衰超滤专用设备的发明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CU主任冯新庆说,自己10年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医工分离”,临床需求和工程技术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中国有大批有智慧、有雄心的临床专家,也有很好的工程技术和完整的配套工业体系,但双方没有共同语言,沟通上的不到位,制约了心血管领域转化医学的发展。”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医生参与技术研发“有规定无界定”,虽然鼓励医生进行技术创新,但在利益分配的相关政策方面还欠完善。比如,医生在产品研发中与企业的合作,收益如何界定;有专利技术在手的医生,能不能兼职自己开医疗器械公司;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等问题,都没有明晰答案。


  有土壤,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在张澍看来,让医生能多出好点子并把好点子变成好产品,除了医生自身需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外,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医师自主创新,增强社会认同,倡导企业、投资者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从法律层面厘清医生职务发明与收益分配的关联,扫清医生创新之路上的法律障碍。”孔祥清建议。


  “医院要为医护人员营造创新环境和文化,并通过制度加以固化,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捷教授说,医院“有土壤”,“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制定了院内知识产权指南。王捷介绍,该院指南对于医护人员技术发明专利的归属有明确界定,医护人员个人出资申报专利的,个人享有专利权的90%;科室或科研课题基金出资的,个人享有80%;医院出资的,个人享有60%。“对于技术专利的市场转化,技术发明人具有是否转让的决定权。”


  王捷透露,该院关于拥有技术发明专利的医护人员举办“新公司”,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运作的相关规定正在最后修订中。“医院的原则是,利益向发明者倾斜。其中,文章发表和国家奖项署名等学术利益由医院获取,经济利益主要归医护人员个人。”


  “好点子也值钱。我们计划在今后的创新论坛上,设立‘金点子奖’,倡导投资公司投资中国医疗器械原始创新。”此次论坛执行主席孔祥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