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为2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成功实施了Algisyl-LVR可植入性水凝胶注射手术。该手术目前只在欧洲尝试过,此为亚太地区首两例。在CIC2015峰会召开之际,王建安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例手术首次采用斜行进针和实时超声监控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初步的经验提示该手术是安全的,这为Algisyl进一步在中国人群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王建安教授介绍说,现阶段心衰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辅助器械及心脏移植,这些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但仍面临许多困境。优化药物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后,许多患者症状仍反复发作;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并非适合所有的心衰患者,且部分患者对CRT反应欠佳;左心辅助装置价格昂贵且难以获得,普遍应用的可能性较小;心脏移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供体的来源非常有限,同时对年龄较大的患者不一定适合,且价格昂贵。因此,当前心衰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且疗效欠佳,亟需新的治疗手段出现。
Algisyl-LVR可植入性水凝胶注射治疗(以下简称Algisyl注射治疗)是一项非常年轻的技术。水凝胶是海藻酸钠和海藻酸钙的混合物。2014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才首次报告了欧洲多中心随机试验(AUGMENT-HF)患者的6个月转归,在欧洲以外地区尚未应用。王建安教授表示,从目前随访结果看,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很好,不存在排异问题。水凝胶注入心肌后会保持固有形态,使室壁增厚、心腔缩小,改善患者心功能。从理论上讲,水凝胶不会随着心肌收缩和舒张改变形态。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长时间的随访还不到1年,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水凝胶注射的原理主要基于机械力学——通过缩小心腔,使残存心肌负荷减轻、收缩更有效。但归根结底,病因并没有去除。”王建安教授指出,这项技术可能取代不了心脏移植,但可以为需要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延长生命。
“在转化医学发展过程中,我国还存在很多平台建设的问题,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所谓‘交叉整合’的问题。交叉整合,即指障碍突破。例如,在西方国家某个心脏实验室里面,有专业研究数学的,有专业研究物理的,有专门从事材料研究的,也有医学专业的,各个学科的成员同在一个工作室中工作,他们相互交叉配合,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但目前,我们国家的转化医学还没发展到这种程度,沟通还存在很多障碍。”王建安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原创”比较少,很多时候只是在模仿国外,但我认为这是必经阶段。CIC以及由我们主办的心血管前沿大会(CUC)旨在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为我国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建安教授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才开始快速发展,认识科学发展规律、能力培养都需要过程。把人类医学进步最好的成果尽快引入到中国、变成适合中国人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有效改进是重要一步。同时,中国人还要“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拿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来,多注意“产学研结合”,但这都需要时间和积累。这个过程并不是医学特有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体系都有关系。
在此次CIC峰会上,王建安教授将主持“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的专题讨论。谈到干细胞治疗,王建安教授表示,干细胞最终能够转变成心肌,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iPS细胞的概念不断成熟,包括我们提出的心脏干细胞概念。心脏干细胞本身分化能力也很强,再加上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把组织工程学和细胞学结合起来,可能最后会产生一些突破性的东西。虽然困难很多,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相信最终一定能够突破各种难关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