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项目热议 > 会议相关
返回 >>

CIC 2016高端访谈|第三期:新型冠脉介入治疗

发布日期:2016-08-23收藏


CIC2016 高端访谈

中国 南京    2016.07.23

新型冠脉介入治疗

讨论嘉宾:杨向军  沈成兴  陈忠  

主持人:王连生

 

话题1:全球冠脉疾病治疗的挑战和潮流

杨向军教授

  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全球各种导致死亡的疾病构成发生了变化。原来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比例较高,现在转变为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加。从现在全球死亡的构成来看,由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死亡占疾病死亡第一位,肿瘤是排在第二位的。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害很大,但它是可以预防的,这点是不同于肿瘤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比较明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血压、高血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使其发生年龄推后,但它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比如高血压,虽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但全球发病率并没有下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的成年人发病率十年前跟十年后都还稳定在30%左右。

  目前要把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下去还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现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引起的并发症控制住,也就是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市民、朋友、包括我们的医务人员的重视。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给予长期的药物治疗,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善,目的就是为了延缓甚至阻止它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并发症。因为这些疾病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我们的国家,乃至全球的健康状况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王连生教授

  目前,从全球趋势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目前的死亡率超过了肿瘤,而且来势迅猛。美国早在1995年已经进入拐点,它的发病率、死亡率已经降低,而我国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增加。了解全球的情况后,我们要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吸烟等因素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早日也可以进入我国的拐点。


话题2:中国冠脉介入的现状及目前在全球的地位

陈忠教授

  近30年来,在国内众多的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先驱带领下,通过心血管届同仁的共同努力,介入性心脏病学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据现有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接近美国的数量,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预计2016年我国的冠脉介入治疗数量将超过美国。这样一个发展具有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说明前期通过卫生部门主导的,对年轻医师进行的冠心病的规范化培训,达到了提升医务人员的基本专业介入治疗素质的目的。

  第二,通过行业学会,尤其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和现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的倡导推动下,加强心血管医生专科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提高行业的自律性,通过医务界的共同努力,达到了更好地为冠心病人群提供保障的作用。应该说,我国的冠脉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也倾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心血,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致死致残的疾病,我们要加强对社会的呼吁,对公众的教育。葛院士近期提出,要倡导对社会人群,院企之间的培训,加强现场心肺复苏的设施建设,通过各方面的举措来提升病人突发心血管疾病时的急救水平,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王连生教授

  近年来中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心血管专家与国际接轨,加强培训,掌握技术的医生越来越多,目前许多县医院、市级医院也可以独立开展PCI术;而且国家对国民的健康投入也越来越大,新农合、医保的覆盖越来越广,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起大病。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健康认识观念提高了,胸痛不舒服了会主动地做心电图、冠脉CTA等检查,如果怀疑是冠心病也会主动要求置入支架或者搭桥,这都是医学进步。国家对医疗投资越来越大,医生的技术也越来越好,民众的观念意识提高,这是我们的现状。随着医学全球化发展,更多的国际厂商越来越注重中国市场,中国的器械研发和创新也逐步走出国门,通过会议平台的交流,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极快,更多地参与世界性医学会议交流,医疗水平逐渐与世界接轨,是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话题3:冠脉介入治疗的新技术、新器械、新方法

沈成兴教授

  中国现在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发病大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很重要,尤其是创新的利器,之前我们用了很多国外原创类似一些导丝的辅助材料,现在中国也注重技术创新,像葛院士创立的心血管创新方面的平台、江苏省人民医院举办的CIC会议等,近年来也涌现的各种心血管的新技术,新的器械等,都给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患者成功治疗的几率。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有部分创新产品销往国外:泰国,亚洲甚至欧洲,创新也几乎跟得上世界的发展,但非常原创的东西可能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地思考,完全不同于国外的、全新的理念还是不够的,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现在可能还是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前夜),能看到有很多技术是准备喷涌而出,但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从导管、导丝、球囊、到支架,如果想赶上美国、日本或者是欧洲的一些顶尖技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积累。

  比如此次CIC大会冠脉介入新技术论坛国外医生提及我们以前从未想过的胶原酶治疗闭塞血管,这是一种更加趋向于自然的制度创新,不必非要用复杂器械去打通它,对病人能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也使得我们心血管医生更加有信心,对于疾病会有更多的帮助。我希望明年CIC的平台,会出现一大批全新的属于我们中国的创新涌现出来,带给医生便利,带给患者福音。

王连生教授

  国内葛均波院士积极提倡心血管医生开展创新大赛,我们CIC也是以创新为主题的心血管病会议。目前心血管各方面,如冠脉的诊疗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冠脉病变诊断技术。在血管造影了解狭窄程度基础上,通过血管腔内更加精准的检查,比如新的OCT、IVUS、FFR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斑块稳定性,从而分析病变(患者)的危险性。最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病变不危险(稳定的)药物治疗即可,病变危险的(不稳定的)可能就要进行更加积极的干预治疗(PCI或CABG)了。

  第二是闭塞冠脉的开通。先用造影判断血管是否堵住了,进行血管再通,之前都是在X线下医生运用各种技术用钢丝开通闭塞的冠脉,医生很辛苦,病人也有很大的风险(冠脉穿孔、对比剂肾病等)。而现在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器械去开通闭塞血管,将来我们甚至可以指挥机器人去操作手术。刚才沈教授提及的胶原酶,针对血管里的慢性闭塞先用酶来松解软化,下次再做可能就容易开通了。还有针对急性心梗、脑梗,以前都是直接抽吸血栓,或是把它给推到远端去,但血栓可不像下水道一冲就冲走了,血栓跑到血管末端,相应部位的心肌也就坏死了。现在用新型球囊把这个斑块狭窄扩张开同时抽掉了血栓,让血管变得干干净净,就像把堵塞水管疏通同时也将里面的脏东西吸出来一样的道理。说不定连支架都不用放了,这就是很好的技术创新。

  第三个方面是支架的创新。不同于以往的金属支架,现在的支架越来越薄,药物副作用也越来越小,置入后不容易再堵,将来还有生物可降解支架(BVS),置入进去过两三年复查造影支架完全吸收了,血管跟以前一样了。当然现在对材料的要求更高级了,支架置入进去要把血管撑开,相应血管不能再堵,还要要保证心脏正常跳动的功能性。

  总之,冠脉介入的新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治疗的成功率也逐步提高,我们希望新的冠脉介入技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造福于广大冠心病患者。